西安儿童公园历史沿革_西安儿童公园老照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西安儿童公园历史沿革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青岛贮水山儿童公园的历史沿革

2.西安带娃玩的地方有哪些

3.西宁儿童公园的历史渊源

4.西安还有什么街道比较古朴

5.关于西安历史的竞赛测试题 急!急!急!急!急!急!

西安儿童公园历史沿革_西安儿童公园老照片

青岛贮水山儿童公园的历史沿革

       贮水山海拔80.6米,植被条件较好,有大片刺槐和黑松林。因两峰对峙形成马鞍,旧称“马鞍山”。明朝初期,山顶建烽火台,又称“烽台岭”。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以德军参谋长毛奇之姓建“毛奇炮台”,称“毛尔托克山”。1901年,山上建贮水量6000吨贮水池两个,供市民用水,俗称“贮水山”。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改山名为“若鹤山”。

       1915年,在西山腰处开辟平旷场地,修建日本“青岛神社”,因其建筑类似中国庙宇,俗称“日本大庙”,亦称 “大庙山”。广场正西至辽宁路修长约200米的宽大“参道”,正东有白色花岗石筑就的宽14米,4节,109级台阶至山顶。日本“中国神社”庙貌壮观,樱花繁茂,景色绝幽,称作“鹤山灵境”,是1939年评定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青岛,正式定名为“贮水山”。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局曾将“青岛神社”改为“忠烈祠”,以便每年7月7日在此公祭“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期间为国阵亡的中国将士。此举不被青岛人民所接受而止。后改为烟台国华中学的流亡校舍。建国前,山上树木多遭破坏,绿地荒芜。20世纪50年代曾为市北中学校舍。

       建国后,经几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植被逐步恢复。1956年,市政府投资修建园内道路,淘汰枯萎死树,补植黑松、雪松,修建荷花池,恢复绿地建成公园。同年,定名为“贮水山公园”。1957年,在辽宁路入口建石质门垛,并陆续建成培养温室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园内秩序混乱,管理困难,植物多有破坏。70年代在西南角建下沉式盆状露天旱冰场,梯形看台,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并经常举办文艺演出活动。商业部门在西部游览区内搭棚盖屋,开办物资交流会(1980年在市政府干预下撤出)。1972年,青岛电视台在西峰山顶建电视发射塔和附属建筑。1982~1983年,在市妇联、市儿童基金筹委会的支持下,组建儿童公园筹建办公室,发动社会各界集资,增设了部分儿童活动设施和建成12生肖雕塑群。

       1984年,市政府决定封山3年,以儿童少年活动为主题,重新规划建设,列入10个山头公园建设之一,同年3月动工。由市商业局设计室与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设计室,根据市园林局的规划方案设计。由青岛海关、青岛铁路分局、山东省商检局、山东省海运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港务局、市水产局及市北区政府集资承建。新建大型儿童活动设施,大型彩色乐控喷泉、“园丁”雕塑,儿童阅览室和观景亭等3组廊亭。铺设半环山车行道、游览路,补建围墙。由青岛警备区、市北区政府承担义务植树,种植乔、灌木2.1万株。公园建设总投资234.8万元。其中上述承建单位集资203.9万元,政府投资30.9万元。1986年7月6日经市政府命名为“贮水山儿童公园”,同年11月建成开放。

       1998年,市北区政府投资80万元,修建辽宁路仿古园门,门内雪松路南侧清除杂乱堆积物,铺栽草坪5000平方米。2000年,市政府投资470万元,进行综合治理,修缮园林建筑、完善公园基础建设。修建环山防火通道,铺装园内场地,改建雪松路甬道基石。增植黑松等乔木9376株,花灌木2.64万株(丛);为防止山体水土流失,在部分坡地铺栽草坪6.3万平方米。2005年,拆除辽宁路园门,改造扩大门前区,公园免费开放。

       2005年公园绿线范围划定为18.23万平方米。

       贮水山公园名称始定于1956年。1984年12月,中共青岛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局委员会将其改称“青岛市儿童公园”;1985年3月,改称“青岛市儿童公园管理处”,并定为副科级单位;1986年7月,经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岛市贮水山儿童公园”。

西安带娃玩的地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金汤侯将花园捐赠人民政府,改名人民公园,供人游览。

       1978年国家拨款整修 ,建为儿童公园。

       1979年市园林管理处移此办公,新建柳荷轩,面积150平方米,辟为以培植五针松为主的盆景园。

       1992年,投资800万元进行扩建,扩大公园面积2.4公顷,扩建后的东区,以水上游乐为主,设有激流勇进、水上划艇、大观缆车、高架车、双人飞天、碰碰车等一批游乐设施,配以多种建筑小品、草坪、丛林等绿化区。

       1995年,又投资8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真冰溜冰场和大草坪。

西宁儿童公园的历史渊源

        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古迹特别多,因此许多人都想去西安旅游。但是如果带小孩去西安游玩的话,去哪些地方会比较好呢?那么,西安带娃玩的地方有哪些?

       

        本地遛娃地方推荐

        西安儿童公园:是西安三大老公园之一,也是西安市唯一的儿童公园,承载着数代老西安人的童年记忆。现在的西安儿童公园分为快乐历险区、运动游戏区、科普教育区、环保休闲区四个功能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玩。

        现在西安不少的公园园内都会设有儿童玩乐的地方,因此带着小孩去公园各大玩也是很合适的。

        另外大型商场一般也会设置室内儿童游乐园,像是卡迪夫儿童乐园(萌特力店)、凯迪斯儿童乐园(兰岛广场)、卡卡王国亲子游乐中心(唐延中心城)、萌太熊乐园(大唐西市购物中心)、Double one(城市立方店)、大白鲸世界(万达广场)和gobrick积木乐园(凯德广场)等,这些都很适合小孩玩乐。

        动物园和海洋生物公园

        曲江海洋世界:设置有热带雨林区、快乐鱼部落、海洋科普区、海底隧道、海底大观园、海底秀场和梦幻水母宫等游览区,园内有许多淡水、海水生物,还有美人鱼、动物喂食、人鲨共舞等体验项目或者海洋文化表演。

        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北地区数一数二的动物园,园内拥有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还有惊险刺激的动物歌舞表演,孩子能和各种动物亲密互动,而且这里地处秦岭山林,山林野趣十足。

        主题乐园

        乐华欢乐世界:是一个过山车主题乐园,有8台不同类型的过山车,有乐华欢乐广场、巨石山脉、回音山谷、熊猫农场、繁星林地以及月光湖园区。

        西安世博园:设置了长安园、创意园、五洲园、科技园、体验园,此外其休闲游乐区有摩天轮、海盗船、高空飞翔、摇头飞椅、儿童爬山车、旋转木马、海豚戏等游乐项目。

        其他相似景点:未央湖游乐园、迪比斯欢乐水世界、长乐公园游乐场、小海豚儿童主题乐园等。

        历史文化景点

        兴庆宫公园:唐朝兴庆宫(唐玄宗杨贵妃居住的地方)遗址上修筑的公园,现在是西安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园的中心是兴庆湖,修建有长庆轩、花萼相辉楼、沉香亭和南薰阁等仿古建筑,园内有各种各样植物,每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大唐不夜城:位于大雁塔附近,适合夜游,有很多唐朝和现代文化结合的建筑,适合来吃、喝、玩、乐,在这里能感受到西安大唐时期的繁华盛景。

        类似的历史景点: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以及曲江池遗址公园。

        室内展览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秦始皇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秦俑一、二、三号坑遗址大厅以及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环幕影院是主要参观场所,尤其是二号坑大厅,是精华景点。

        陕西自然博物馆:主要展示远古生物的标本和化石,还有仿真马门溪龙、霸王龙、大型古生物展示台等景观。

        其他类似景点:阎良航空科技馆、陕西科技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儿童科技园艺馆、曲江书城。

西安还有什么街道比较古朴

       西宁市儿童公园建在原麒麟公园旧址上。1928年,在城西南川河滩林地建成麒麟园。园内建有麒麟阁5间、榭5楹、亭5处,以及池塘、假山等,并竖碑记之。碑正面镌刻有李德渊书写的“饮水思源”字样,为当时西宁胜景之一,麒麟公园之名由此而来。

       1949年9月西宁解放,麒麟公园更名为胜利公园。1986年,将公园的原址扩建为西宁市儿童公园。公园内绿树参天,杨柳依依,大大小小的泉眼长流不息。园内建有12生肖石刻、人工湖、摩天轮、高空行车、旋转木马等各种设施,一度成为西宁最大的儿童娱乐中心。

       恢复旧名,是西宁人对历史的尊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麒麟公园因麒麟泉得名,现在麒麟泉依然甘甜清澈、流淌不息。另外,在公园的高台区还有十多处泉眼,因季节时令不同而变换位置与流量,给公园增加了几分神秘感与情趣。

       新公园由北向南依次由主入口北广场、观景眺台区、综合服务区、御水广场区、休闲娱乐区、商业街入口区、妙趣园特色餐饮区等14个区域组成。公园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以突出植物景观为特色,连通现有水体,扩大造景,在改造园内景观的基础上,做到碧水长流,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使整个公园处处是景,时时有景,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人文风景名片。而且,公园建成后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关于西安历史的竞赛测试题 急!急!急!急!急!急!

       较古朴且驰名的当数回坊风情街、德福巷、南院门、曲江(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等)。

       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会发现很多街道有着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条街道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它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每一个街名,都在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与辉煌的明天。

       东木头市

       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东厅门

       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长400米。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

       东县门

       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期,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4、贡院门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

       东举街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奋发巷,1972年恢复原名。

       举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北侧,东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楼巷北口,长331米。因北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图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

       早慈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墙外,南起西举院巷东口,北至香米园南巷,长409米。因靠“贡院”考场,为防止越墙舞弊,在院墙头插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1917年雅化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为富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开拓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当时西侧是贡院,是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为防止越墙作弊,在周围墙原头蓬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后雅化为早慈巷。

       牌楼巷

       位于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复原名。之东,习称东县,所以该街取名东县。

       洒金桥

       为南北纵街,南起大麦市街北口,北至莲湖路中段的老关庙什字正南,长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桥梓口

       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马道巷

       为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联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11、二府街位于北大街中段西侧,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红埠街,长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樉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驻陕西地方审判、检察两厅。1966年曾改名红卫街东段,1972年恢复原名。

       红埠街

       为东西横街,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长384米。其得名似与唐代宫城城墙为红色有关,1966年曾改名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教场门

       为东西横街,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青年路

       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东、西两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樉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东段叫梁府街,因清顺治年间武进士梁化凤府第在此街而称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与梁府街因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部设在梁府街公字5号而统改名为青年路。

       竹笆市

       为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买卖竹器最具规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五味什字

       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冰窖巷

       因为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沟道,冬季凿冰储入,周围铺垫锯木等隔热物质,以备夏季取冰消暑。

       大差市

       因此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端履门

       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建立了秦王府,并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萧墙,萧墙内称王城,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城门叫端履门,北面正对秦王府南门端礼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检点之意。今为花市一条街。

       下马陵

       在今西安城内和平门处,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于此地。汉武帝时,所有文武百官每经过此处都要下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目礼以示对这位大儒的尊敬。

       窦府巷

       相传,隋定洲总管府神公窦毅居此,他的女儿窦氏才貌闻名。窦毅曾根据女儿的意愿在府门前画了一只孔雀,出榜说,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眼睛,他的女儿就嫁给谁。这一天,李渊路过这里,搭箭一试,两箭具中孔雀双目,于是李渊便在窦府成亲。

       东大街

       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大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薄弱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九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分拓宽,改名东大街。

       南大街

       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化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流传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宁,为示不用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华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至今。

       南广济街

       位于西大街中段南侧。北对北广济街,南至南院门西口。为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书院门

       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三学街

       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马厂子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西安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以后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

       新城广场

       为于市中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央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祝西安解围改称红城。某年南部辟为广场,延续至今。

       案板街

       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活供热由南山薪木转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声名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品。1989年建门牌楼。

       南新街

       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后宰门

       明代秦王府北门广智门北。有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称为后宰。此街东段与北新街相交十字称为后宰门。清初满城西墙北段新开一个城门名新城门,此街名新城门大街,后从习惯仍称为后宰门。通济坊1936年在西安拥有相当经济实力的通济信托公司在这里开拓街道,大量建房。临北大街建成四层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是西安最早的西式大楼。1949年后为市百货公司批发部。

       韩森寨

       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水经注图。浐水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梦见被木人围打,以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冲之治巫蛊狱。由于江冲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欲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太子被迫杀死江冲,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后兵败逃于湖县而死。武帝孙刘进,即刘据之子也死于乱军。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之子刘病已继位,是为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能见宣帝杜陵便是

       西安明城墙各城门的来历

       南城墙七门

       含光门

       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勿幕门

       勿幕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民国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缨路。

       朱雀门

       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永宁门

       永宁门就是人常说的大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文昌门

       文昌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和平门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柏树林,城门外为文艺路。

       和平门

       和平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建国门间。和平门开于建国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

       建国门

       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北城墙六门

       尚武门

       尚武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安远门

       安远门为现西安城墙的北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位于西安城南北中轴线上。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现北门交通为环岛,城门外是环城北路-陇海铁路高架,道路为北关正街,称门内道路为北大街。

       尚德门

       尚德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开于建国后。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解放门

       解放门原名中正门,位于西安火车站正前。解放门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尚俭门

       尚俭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尚勤门

       尚勤门是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西城墙二门

       安定门

       安定门是西安城墙的西门,开于明清时期。“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玉祥门

       玉祥门是西城墙一门,又叫小西门,位于西门以北。民国时,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玉祥门外有玉祥门广场,道路为大庆路,门内为莲湖路。

       东城墙三门

       长乐门

       长乐门是西安城墙的东门,开于明清时期。因为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门外道路为东关正街,门内为东大街。

       中山门

       中山门又叫小东门,位于东城墙朝阳门与长乐门之间。在冯玉祥倡议下,于1926年初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得名。现城门内为东新街,城门与环城东路成丁字路口。

       朝阳门

       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史前时代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

        蓝田猿人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周朝时期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13]。西周伯姬昌(周

        周武王[14]

       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15]。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16]。

       秦朝时期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

        秦阿房宫复原图[17]

       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13]。

       西汉时期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13]。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

        汉未央宫遗址[17]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13][18]。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隋唐时期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16]。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15]。

        唐大明宫复原图[19]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15][18]。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13]。

       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宋金时期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朝时期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朝时期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

        西安

       王城”,后讹为“皇城”,至1927年改名,一直沿用至今的西安城内的“新城”。实际上王城沿用了元代的太子府,王城外还有萧墙,萧墙以内则是王府机关所在地。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城内结构仍依韩建“新城”位置,将唐皇城城墙包入新墙之内,北、东两面向外约扩展了四分之一。扩大后的西安城大致依旧,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万历十年(1528年)钟楼从唐迎祥观钟楼旧址迁于今天的位置,按原样重修,城内格局有所变化。从此之后,四条大街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去,使城市有了明显的中轴线(并非完全正中)。城内建筑依然无法对称布局。布政使司署和西安府治东西一线,均在今天西大街以北,大致位于今社会三路和北院门大街之间。巡抚布院署在布政使司署西南北,今北院门西安市政府所在地。按察使署在鼓楼以西,也就是元代的御史台所在地,今化觉巷南段偏西处。贡院在安定门内以北,今为儿童公园。长安县署在在按察司署以西,即西安市教师进修学院所在地。咸宁县署在布政使司署东南三里许,即今天县门北街以北处。从城内重要机关布置看,北部为西安重心所在。

       清朝时期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西安鼓楼[4]

       1921年冯玉祥第一次督陕,在原秦王府城(八旗教场)修改房屋,驻扎军队。1927年陕西省政府从北院门移至王城(当时名“红城”),同时改名新城,新城之名也源于此。此后新城就成为西安的行政中心,陕西省政府和西安绥靖公署先后设置与此。1928年,原满城区开辟为新市区,西安市政府再此规划道路,拍卖荒地。开辟东西南北四条新街,沟通了新市区和老城区内主要大街的联系。后来在北新街一带陆续盖起了“一德庄”、“四皓庄”、“六谷庄”,以及“七贤庄”等新村,成为西安新的住宅区。随着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新市区的东半部发展成为当时西安的工业区。

       抗战前夕,国民政府曾经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好了,今天关于“西安儿童公园历史沿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西安儿童公园历史沿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