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景区的相关信息

2.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有哪些?

3.国家旅游景点标志国家旅游景点标志

4.公园区公共设施设计方面,有规范吗

5.多景点联票怎么用

6.智慧文旅建设方案

景区售票系统设计_旅游景点售票系统程序设计

面对游客全民移动互联网化,以及国家政策重点建设旅游景区智能化,智慧景区导览系统也是游客之间的重要连接口,那么什么是智慧景区导览系统呢?

游客想看到整体景区全貌,能够随时知晓自己所处位置,游玩路线,游客希望能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个性化推荐/规划,景区可以通过那块的人流量的多少进行精准营销,把转化成本降低,游客自主体验提升,景区对于游客还可以设置应急服务。例如走累的游客想叫车游玩,景区的一些突发状况等!

智慧导览系统以音频、、、文字等为主要呈现方式,将景区信息展示给游客,解决客流引导,信息滞后,游玩向导等问题。从全局帮助景区智慧化的进行导流,防止旅游景点、线路拥堵等问题出现,提高游客游玩体验。

主要功能:

导航

手绘地图

对于景区地图,按景区设点绘制手绘地图,导览图上显示景点信息、显示景区的关键地点信息,比如停车场、厕所、商店、售票处、景区出入口等信息。

景点定位及导航

当游客在景区内时,将会根据?GPS?信息,在导览地图中定位自己所处位置,当?GPS?信号不好时,也可以根据地图匹配算法以及基站定位方法进行位置纠偏,保障定位的精度。游客根据自生想去的景点,设定为目的地,系统计算出最佳方式到达指定景点。

游览

个性化推荐路线

可以根据景区游客实际需求,推荐默认个性化游览路线,比如游乐园:科幻路线、冒险路线、童话路线、水上路线等。扫二维码可以提供最详细及景点信息,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介绍,每个景区详细包含文字、、形式。通过文字信息介绍景点的详细文字描述,通过照片形象生动的将景区的展现给用户,专属加深用户理解及印象,比如游乐园:游戏玩法、展现示意、注意事项等,比如景区:历史、典故、现状等描述。还可配合文字自动讲解景点。

景点语音导览

导览触屏系统设有近距离感知信息自动推送服务信息,当游客靠近触屏系统将会向用户推送播放该景点的讲解内容,对于未读和已读的景点进行标识区别,全场全自动语言导览服务,同时对连续?GPS?位置信息进行位置纠正,提供更精准的位置定位。?

智慧景区的相关信息

为了提高景区检票效率,提高游客体验,并且节省检票窗口建设和检票人员的成本,大部分景区都在景区用了智能闸机。相比人工检票,智能闸机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如扫码立即入园、无需人工考勤、游客流量监控等。智能闸机可以为景区提供更多的功能,节省更多的成本,这是智能闸机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闸门种类繁多,如三辊闸门、翼门、旋转门等。那么景区应该如何选择大门类型呢?每个门的优缺点是什么?

1.三个十字转门

它由三根杆件组成,杆件之间的间隙只能容纳一个人,适用于单向或双向流量控制。通过多种不同的配置,可以应用于所有场景,解决行人出入的控制问题。三个大门可以配备不同的识别系统,如IC卡、条形码、指纹等。

优势:

(1)适用范围广,用于景区、博物馆、建筑工地。

(2)安全性高,缝隙中只能容纳一个人,防止其他人跟进。

(3)成本低

(4)三卷闸门通道的门杆落下后可形成无障碍人行通道,便于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缺点:

(1)通道设计较窄,有行李或身材魁梧的人通过较慢。

2.机翼制动器

由至少两翼组成,适用于单向或双向控制人流,主要用于人行通道管理,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站、车站、码头、景区、公园、单位人行通道等。

优势:

(1)通道宽,通行速度最快。

(2)可以快速打开,方便性高。

(3)在紧急情况下,机翼可以收缩,方便行人疏散。

缺点:

(1)容易被人为破坏。

(2)成本高

3.切换刹车

摆动闸门在所有通道闸门中具有最大的通道宽度范围,摆动臂长度可以定制,适用于单向或双向流量控制。用于主要通道的出入口管理。通常只允许人通过申请地点,或者允许带行李的人拖走。

优势:

(1)通道最宽,也可以用来控制交通,比如电动车,三轮车。

(2)外形美观,功能齐全。

(3)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和报警功能。

缺点:

(1)通行速度一般。

(2)适用场景有限。

(3)成本高

4.平移制动器

也称全高翼门,是控制人员出入权限的专用机械装置,可与旋转门、翼门、三辊门配合使用。

优势:

1、应用广泛,性能稳定。

2.强大的安全性。

3.噪音低,通行速度快。

4.紧急情况下可以收缩成无障碍通道。

缺点:

1.高成本

2、比较适合室内,不太适合景区等室外场所。

就景点而言,三门和翼门应用广泛,但也需要根据景点而定自身情况及各种闸门的应用。另外,单独使用智能闸机给景区带来的改变不大,需要和景区的售票系统相匹配。兼顾硬件和软件可以有效提升景区形象,提高景区效率,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我的理想中,景区最好有这样的大门,集传统功能与现代智能设备于一身。他的原则应该是安全、快速、简单。

首先,它支持传统的购票方式,因为这是考虑到一些老年人购买和进入的方式,它可以暂时不能取消!

其次,购票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获得一个入场二维码,过闸时直接刷二维码即可。

然后,如果游客在现场,或者提前在网上买票,可以直接录入五官的指纹,进闸机的时候刷脸或者按指纹就行了,这样就不我甚至不需要手机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有哪些?

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明确到2018年,全国所有5A级景区都将提升为“智慧旅游景区”;到2020年,将在国内实行所有4A级景区全面推广免费WIFI、智慧导游、电子解说、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

打开百度APP看

建设“智慧景区”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很多景区率先积极探索这方面,从整体上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全面提升对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应对能力。

景区综合管理平台,集一个中心、四个板块于一体。通过产品优化、无线AP、OTA对接等智慧服务,实现景区内各系统的一体化运营,数据和系统的分析整合逐步完善,解决了以往系统和数据的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真正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和“系统地图”,达到了优化景区旅游利用、有序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大数据分析中心。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景区收费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游客信息,可以准确判断游客来源、性别、年龄等详细信息,为游客建立准确的用户画像。景区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景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保障,也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管理部分主要以景区综合票务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为基础,提高景区管理效率。

智慧营销板块主要利用景区官方咨询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微商城等渠道,宣传推广景区优秀旅游产品。

智慧服务主要由投诉评估系统、语音导航系统、高德导航等软件和程序组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智慧保护区主要实现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保护功能。保护景区原有生态景观和,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景区票务综合管理系统新增人脸识别功能。游客通过网上渠道(小程序售票、微信售票、OTA平台)购票后,持或人脸识别即可快速入园,缩短游客入园时间,提高景区检票效率,减少滞留现象,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鉴于肺炎疫情的特殊因素,今年景区实施了网上实名制“非接触式”购票系统,使得购票更加方便和安全,也为旅游旺季客流控制和分流提供了数据决策。优化景区系统配置,加强景区信息安全保护,增加应用服务器、防火墙、堡垒机等新硬件设备,实现可搜索、可追溯。同时,为了防控疫情,景区山门增加了智能测温设备,提高了景区人体体温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景区防疫工作提供了智能化保障。

全面覆盖“旅游+智慧管理”,实现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智慧景区已经发展成为全通道、全票、人脸识别系统的景区,可以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多功能智能管理。

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拥有庞大的监控系统,通过500多台摄像头监控景区内的主要街道和各种山门,并通过景区IP网络广播系统对23个不同区域的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给出预警提示,从而有效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天气不好,向雪景区的监控系统会提醒游客,疏散人群。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系统广播失踪人员的信息。

在这个智慧管理平台上,还建立了一个720全景系统,覆盖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景点的全貌。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入系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景区最美丽的风景,如智慧民宿、屋顶白雪、挂满新年味道的。独一无二的向雪夜晚更美,让游客身临其境,真实感和体验感远远超过传统画面。

据了解,2018年以来,各地景区本着“智慧第一、开放互联”的建设理念,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共享、安全可靠、实用实用的建设原则,建设了智慧景区。综合管理系统将传统的景区管理转变为智能化管理,将分散管理转变为协同管理,将多层次管理转变为扁平化管理,将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实现了

建设“智慧景区”不仅是中国景区未来发展之路,也是新形势下中国景区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相信随着“旅游+智能管理”的日益升温,景区将真正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为普通人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国家旅游景点标志国家旅游景点标志

狭义的基础设施仅指水、电、路。广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利水电、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

旅游配套设施是为一切为旅游业服务的相关设施. 除开起码的基础设施外,主要指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酒店、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

扩展资料: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适应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的需要而建设的各项物质设施的总称。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趋完善和多样化;同时,各种服务设施的增加会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运用先进的交通工具,能够缩短旅游者旅途时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设旅游饭店,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饭店地点的选择要考虑交通是否方便,客源是否充足。在建筑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反映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要和当地的景观相辉映。饭店的经营管理要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信息灵通,有竞争能力。

参考资料:

旅游基础设施-百度百科

公园区公共设施设计方面,有规范吗

1.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牌

5A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包括五种类型:

一、导游全景(景区总平面图)

包括景点全景地图、景点文字介绍、游客信息、景点相关信息、服务管理部门电话等。

二、风景(景点)介绍卡

指对景点、景点的介绍,以及相关历史、典故的综合介绍。

三、道路导向标志

包括道路指示、公共厕所指示、停车场指示等。

四。警告护理卡

提醒游客注意一些安全、环保等温馨、警醒、警示的标识。

动词(verb的缩写)服务设施的名称标识

一些公共场所的提示标识,如售票处、出入口、游客中心、医疗中心、购物中心、厕所、上下车处等。

2010年至2012年,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AAAAA(5A级旅游景区)、AAAA(4A级旅游景区)、AAA(3A级旅游景区)、AA(2A级旅游景区)和A级旅游景区。甲级是旅游景点之一的质量等级。a级国家旅游景区由省旅游局授权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并颁发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志,这是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

2.风景区标志牌

景区标识是传递景区信息的服务系统,是景区使用功能、服务功能和游览信息的载体,是旅游景区设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智明指示牌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景点指示牌类型:

1.景区指示牌景区指示牌以游客的视角,标示景区内各景点、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的走向和路线。包括方向标志和位置标志。这是相互兼容的。对必须标注的地方进行标注,有利于提高景区的服务效率。

2.景点解说板。景区解说牌是介绍景区概况、文物古迹、特色信息的载体。便于游客在短时间内了解景区。而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3.带交通信息标志的道路交通标志是利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驾驶员和行人传递法律信息的安全设施,用于控制和引导交通。合理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以缓解交通,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能力。4.景点指示牌。景区管理需要一种秩序。为了公众的利益,应该设置必要的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景区标识包括:景区标识包括:爱护花草,小心台阶等。景区标牌禁止吸烟、摄影、踩踏、攀爬等。

3.旅游区标识标牌

对于旅游景点来说,人流量非常大,所以需要有一个指示牌。有了它,游客在景区游玩会更加方便。对于景区标牌的标准,根据不同级别的景区,标准会有所不同。以当地标准为准,可以咨询当地负责部门。让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景点标识的标准。景点指示牌由游客引导和指引视觉感受,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同时,景区标识分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和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两部分,其中景区标识分为五类。

一、景区总导游图和景区区域导游图

景区总导游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景区的全部介绍文字和游览路线图,景区已获得相关荣誉、奖项或称号,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5A/4A等相关景区质量评价等级、世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还要正确识别主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所有主要景点、主要旅游活动地点、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入口等

景点介绍牌是介绍景点主要游览内容的必备导游服务设施。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有些景点有壮观的风景介绍牌,形象生动,造型特别,让他们直观地了解景点的特色。还有一些景点,看起来很普通,却能产生巨大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如果没有景点介绍板,或者设置不规范,游客往往可以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你可以t真正对景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景点介绍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景区道路导向标志

路标是引导游客游览景点的重要标志,是正确引导游客前往功能区的最重要标志。安装在明显的无障碍区域,文字清晰,便于记忆和查找。视觉高度适中,避免设置不当遮挡视线,充分考虑游客的阅读习惯和视野范围。路标的数量应根据景点的实际情况设置。太少会失去引导游客的作用,太多则会增加景区的管理成本,影响景区的美感。

四。警告护理卡

在景区,提醒游客注意一些温馨提示、警示牌、安全环保等警示标志。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所以需要提醒游客在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设置这样的标志。此类迹象可分为提示性迹象和警告性迹象。

4.旅游景点标志牌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由省旅游局授权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志,这是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目前,北京、江苏、河南、广东、湖北、陕西、宁夏、四川、新疆、广西、云南、福建等省拥有一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5.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牌

旅游区(点)申报质量等级评定程序(国家A级景区)

一、验收程序

(1)受理对象:市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和区、旗、县旅游管理部门所辖的风景名胜区进行评价。

(2)提交材料:

1.申请评估报告。

2.准备《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五份)现场审核。

二、评价程序

(一)收到申请评估报告后七日内,同意评估机构对自治区旅游局进行现场审查和检查。

(二)市旅游局评估机构应按约定日期,按评估标准赴现场进行评估和检查。

(三)现场评审通过者,经自治区旅游局审核后,报国家旅游局。对未通过现场评审的,给予暂停通知,被评审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报告报送市旅游局。

(4)工作时限:自约定评估日起20个工作日。

三。通知程序

(一)申报A级、AA级、AAA级旅游区(点)的,由市旅游局报自治区旅游局备案,并告知申请人。

(二)申报A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旅游局应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并告知申报者。国家旅游局评估机构将对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评估检查。

(三)未通过或暂缓通过市旅游局审查评估和检查的,通知申报单位取消申报或进行整改。

(4)工作时限:15个工作日(不含自治区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现场评审时间)

四。受理单位:包头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

动词(verb的缩写)评论

(一)旅游区(点)申报质量等级评定须向市旅游局屁股

(5)国家旅游局收取招牌费用。

:6.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牌制作

1.故宫——北京,这种排名很难排除首都。就算比不上华盛顿,也有很多好的建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宫殿建筑群,故宫以其传统的明清风格享誉国内外。最标准的北京符号,即使以后北京像纽约一样,也不会改变故宫的地位,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代表建筑。然而,它不是中国最好的。如果西安的阿房宫安与古常如果还有一个城市,我肯定会选择后者。它的宏伟丝毫不逊于故宫,汉唐风格无疑比明清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2.外滩——上海,对应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代表城市美国的现代文明,拥有大量优秀的历史建筑。与浦东的现代建筑相比,外滩建筑无疑体现了上海的精神气质,这里集中了数十件欧式风格的经典作品,但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来自中国的牡丹被刻在柱子上。它这是实验的杰作。虽然艺术价值不如故宫,但不如故宫是因为它能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的特点。

3.城墙——西安安,它离开西安显然是一种遗憾一个出局。虽然北京和上海失去了古代常安,前几年的沉淀能不可忽视。兵马俑是著名的,但不是建筑,其他寺庙和宝塔不它似乎不够大。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墙,宏伟原始,北京的城墙比它年轻很多,但不够漂亮,不愧是第三名。

4.布达拉宫——拉萨,比故宫的建筑历史更悠久,风格更鲜明,在中国乃至世界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超越了故宫明显的民族特色。当然,鉴于影响力有限,拉萨排名第四。

5.苏州园林——苏州,其实园林以山水为主,建筑不多,有点牵强。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江南乃至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和经典。苏州的独特名片,规模有限,优于优雅。

6.夫子庙——南京,半天后孔庙与孙中山之间的忧郁的陵墓,仍然选择了前者,因为它能更好地反映南京的历史和气质,而且它充满了浮华和魅力,让人对秦淮河两岸充满期待。既然中国四大庙会之一的北京上海都入选了,这一个就属于南京了。当然,明清时期著名的、有影响的建筑要加强。

7.中银大厦——香港要给现代建筑留个位置。上海入选了,但中国第一高楼金茂不会考虑。中银大厦的艺术价值-贝聿铭的代表作甚至比金茂作为一座在香港随处可见并不罕见的高楼,它以前卫的风格和独特的造型被视为香港的象征。

8.澳门三八牌楼。大三八牌坊是圣保罗大教堂前墙的遗迹。的教堂和澳门的一个著名景点。这座教堂最初由一名意大利耶稣会牧师设计,在日本工匠的技术帮助下建成。从牌楼顶部开始,有一个高高的十字架,然后分成三层。每层的壁龛里都有一尊铜像,是澳门一家早期的枪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鸽子形状的铜像,据说代表圣灵。在雕像旁边,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石雕,象征着圣母的时刻童贞和怀孕。在青铜鸽子下面,有一尊圣婴耶稣的雕像。现在,雄伟的三八牌坊已成为澳门的标志之一,也是游客游览澳门的必去之地。

深圳市王迪大厦9号,位于深南中路。高420米,共81层。它完成于1996年。竣工时,它是亚洲最高的建筑,也是第一座

7.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志

旅游景点标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景点等领域专业化分工之后,从广告业中分离出来,独立出来的一个更加精细的子行业。

随着人们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同步的,因此我国旅游景点标识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景区标识系统是景区的重要服务设施,在展示景区文化和形象、方便游客顺利完成行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完善的景区识别系统应该从其规划设计开始。那么旅游景点和特色小镇的标志是什么呢?

旅游交通标志系统的一大交通支柱

2标识牌a)展示村口风土人情和特色的标志b)全景标识牌(全景图)景区游览总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景区的所有介绍文字和游览路线图,景区获得的相关荣誉、奖项或称号c)村口形象标识牌d)景区介绍标识牌景区介绍标识牌是介绍景区精华和主要游览内容的必备游览服务设施。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有些景点有壮观的风景介绍牌,形象生动,造型特别,让他们直观地了解景点的特色。e)游客中心标识牌F)厕所标识牌G)温馨提示标识牌揭示景区规章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在游客集中、难以避开的地方设置休息点、主要出入口等。通过这样的标志,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责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生态旅游的原则。标志内容清晰,措辞明确,一目了然。h)在景区内可能存在危险和安全隐患的区域,或提醒游客特别注意的地方,应设置安全警示牌。此类迹象可分为提示性迹象和警告性迹象。

3标识A)指路标志(导游图)B)路标指路标志是正确引导游客到达景点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正确引导游客到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并引导游客到达功能区的最重要的标志。c)公共服务设施的标识系统作为旅游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游览过程中引导游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营造景区和谐的游览休闲环境,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景区景点标识牌

A级旅游景点标志设计分类

1、景区全景牌(或全景导游图)说明(或标注)的位置、朝向、面积、主要景点、服务点、游览路线(含无障碍游览路线);咨询、紧急救援(及夜间值班)电话号码等信息。景区标牌(或区域导游图)应予以说明(或标注)。

如名称、内容、背景和最佳观光方式等信息。3.景观介绍卡要科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旅游景区的旅游标识设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的景观介绍牌应当说明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形成时代、科学价值和环境价值。

江、湖、冰雪景观介绍牌要突出语言的艺术性和美感,营造和烘托艺术享受的意境。

观景台介绍牌要说明环境、地貌、动植物、天文特征。景点标识的设计动植物景观的介绍牌应说明景点的科属、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珍惜程度和保护级别。

遗址景观介绍牌应注明年代、背景、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和保护级别。

建筑宗教景观介绍牌应说明建筑年代、结构特征、民族文化内涵、建造者等基本信息。

游乐设施介绍牌应说明设施的运行方式、运行时间和可能产生的感官效果,并提醒不应参与的人。

服务标志、停车场标志

售票厅的标牌应明确标明营业起止时间、票价和减免政策。景区标识标牌制作

9.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牌设计

为了方便游客,5a景区指示牌多以五种语言书写。主要原因是除了中文之外,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而日本和韩国游客来中国相对更多,另外就是法语。这五种语言被做成招牌。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在适当增加招牌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利用大数据和智慧景区平台,提供更方便游客操作和识别的导游系统。全景图、导游图、指示牌、景物解说板会一起使用,甚至有些景点会引入智能语音导游设备。游客使用景区提供的蓝牙耳机,每次游览一个景点都会自动收到该景区的介绍。

多景点联票怎么用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 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

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2.2.2条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

第2.2.3条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

第2.2.4条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全园面积宜大于20h?。

专类动物园应以展出具有地区或类型特点的动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在5~20h?之间。

第2.2.5条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全园面积宜大于40h?。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0h?。

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独立的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

第2.2.6条 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适量游览路、休憩、服务和公用等设施。

第2.2.7条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为保护或参观使用而设置防火设施、值班室、厕所及水电等工程管线,也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第2.2.8条 其他专类公园,应有名副其实的主题内容。全园面积宜大于2h?。

第2.2.9条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

第2.2.10条 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

第2.2.11条 街旁游园,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第2.3.1条 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等用地的比例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第2.3.2条 表2.3.1中Ⅰ、Ⅱ、Ⅲ三项上限与Ⅳ下限之和不足100%,剩余用地应供以下情况使用:

一、一般情况增加绿化用地的面积或设置各种活动用的铺装场地、院落、棚架、花架、山等构筑物;

二、公园陆地形状或地貌出现特殊情况时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增值。

公园内部用地比例(%)表2.3.1(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2.3.3条 公园内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可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按表2.3.1规定值适当增大,但增值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5%。

一、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

二、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

三、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

第四节常规设施

第2.4.1条 常规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公园常规设施 表2.4.1(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2.4.2条 公园内不S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餐厅、旅馆和舞厅等建筑。公园中方便游人使用的餐厅、小卖店等服务设施的规模应与游人容量相适应。

第2.4.3条 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10h?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第2.4.4条 公用的条凳、坐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分布应合理。

第2.4.5条 停车场和自行车存车处的位置应设于各游人出入口附近,不得占用出入口内外广场,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公园性质和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确定。

第2.4.6条 园路、园桥、铺装场地、出入口及游览服务建筑周围的照明标准,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第三章 总体设计

第一节容量计算

第3.1.1条 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第3.1.2条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3.1.2)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均占有面积(?/人)

第3.1.3条 市、区级公园游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v。风景名胜公园游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

第3.1.4条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其指标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水面和陡坡面积较大的公园游均占有面积指标 表3.4.1(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二节布局

第3.2.1条 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

第3.2.2条 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第3.2.3条 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第3.2.4条 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第3.2.5条 园路的路网密度,宜在200~380m/?之间;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在160~300m/?之间。

第3.2.6条 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易于识别方向。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叉。

第3.2.7条 河湖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置;游泳水面应划定不同水深的范围;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

第3.2.8条 全园的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的要求。

第3.2.9条 建筑布局,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条件等,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第3.2.10条 公园管理设施及厕所等建筑物的位置,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第3.2.11条 需要暖的各种建筑物或动物馆舍,宜用集中供热。

第3.2.12条 公园内水、电、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第3.2.13条 公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必须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

二、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新栽的树木,应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第3.2.14条 公园内景观最佳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第三节竖向控制

第3.3.1条 竖向控制应根据公园四周城市道路规划标高和园内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A地形标高还必须适应拟保留的现状物和地表水的排放。

第3.3.2条 竖向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山顶;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内、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的地面高程。

第四节现状处理

第3.4.1条 公园范围内的现状地形、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必须进行调查,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第3.4.2条 在保留的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附近进行各种工程或种植设计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和施工要求。

第3.4.3条 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取保护措施。

第3.4.4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围合的范围;

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二、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三、保护范围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处于阴影下的高大物体和排泄危及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四、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第3.4.5条 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用。在乔木附近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三的规定;

二、在上款规定的距离内不得改变地表高程;

三、不得造成积水。

第3.4.6条 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中。

第四章 地形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 地形设计应以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各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

第4.1.2条 土方调配设计应提出利用原表层栽植土的措施。

第4.1.3条 栽植地段的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附录四的规定。

第4.1.4条 人力剪草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应大于25%。

第4.1.5条 大高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高,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

第4.1.6条改造的地形坡度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应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工程措施。

第4.1.7条 在无法利用自然排水的低洼地段,应设计地下排水管沟。

第4.1.8条 地形改造后的原有各种管线的覆土深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地表排水

第4.2.1条 创造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的排放,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宜符合表4.2.1的规定。

第4.2.2条 公园内的河、湖最高水位,必须保证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动物笼舍不被水淹。

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表4.2.1 (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三节水体外缘

第4.3.1条 水工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体的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高,应保证适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二、下游标高较高至使排水不畅时,应提出解决的措施;

三、非观赏型水工设施应结合造景取隐蔽措施。

第4.3.2条 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 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 护=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五章 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第一节园路

第5.1.1条 各级园路应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以及路面结构。

第5.1.2条 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的规定。

园路宽度(m) 表5.1.2 (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5.1.3条 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 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 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设施。

第5.1.6条 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 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 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拦设施。

第5.1.9条 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第5.1.10条 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宜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第5.1.11条 公园游人出入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宽度符合表5.1.11的规定;

公园游人出入口总宽度下限(m/万人) 表5.1.11 (详细内容见附件)

二、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1.5m;

三、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另设安全门。

第二节铺装场地

第5.2.1条 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设计。

第5.2.2条 内容丰富的售票公园游人出入口外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万人计算。

第5.2.3条 安静休憩场地应利用地形或植物与喧闹区隔离。

第5.2.4条 演出场地应有方便观赏的适宜坡度和观众席位。

第三节园桥

第5.3.1条 园桥应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确定通行、通航所需尺度并提出造景、观景等项具体要求。

第5.3.2条 通过管线的园桥,应同时考虑管道的隐蔽、安全、维修等问题。

第5.3.3条 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 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3.5kN/?计算。

第5.3.5条 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kN/m计算。

第六章 种植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 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的墙体、构筑物可布置垂直绿化。

第6.1.2条 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

第6.1.3条 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

二、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

三、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

四、具有相应抗性的种类;

五、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六、改善栽植地条件后可以正常生长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种类。

第6.1.6条 绿化用地的栽植土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栽植土层厚度符合附录四的数值,且无大面积不透水层;

二、废弃物污染程度不致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酸碱度适宜;

四、物理性质符合表6.1.4的规定;

五、凡栽植土壤不符合以上各款规定者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第6.1.5条铺装场地内的树木其成年期的根系伸展范围,应用透气性铺装。

土壤物理性质指标 表6.1.4 (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6.1.6条 公园的灌溉设施应根据气候特点、地形、土质、植物配置和管理条件设置。

第6.1.7条 乔木、灌木与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应符合附录二、三的规定。

第6.1.8条 苗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规定苗木的种名、规格和质量;

二、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的措施;

三、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期。

第6.1.9条 树木的景观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郁闭度

1?风景林地应符合表6.1.9的规定;

风景林郁闭度 表6.1.9 (详细内容见附件)

2?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算,丛植、群植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近期郁闭度宜大于0.6。

二、观赏特征

1?孤植树、树丛: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树种,并确定其规格、分枝点高度、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法。

2?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分。

三、视距

1?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和高度的2倍;

2?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第6.1.10条 单行整形绿篱的地上生长空间尺度应符合表6.1.10的规定。双行种植时,其宽度按表6.1.10规定的值增加0.3~0.5m。

各类单行绿篱空间尺度(m) 表6.1.10 (详细内容见附件)

第二节游人集中场所

第6.2.1条 游人集中场所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木;

二、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

三、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

四、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第6.2.2条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

第6.2.3条 儿童游戏场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

二、活动范围内灌木宜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1.8m。

第6.2.4条 露天演出场观众席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第6.2.5条 停车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

二、庇荫乔木枝下净空的标准:

1?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大于4.0m;

2?小汽车停车场:大于2.5m;

3?自行车停车场:大于2.2m。

三、场内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5m,并应设置保护设施。

第6.2.6条 成人活动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宜选用高大乔木,枝下净空不低于2.2m;

二、夏季乔木庇荫面积宜大于活动范围的50%。

第6.2.7条 园路两侧的植物种植

一、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得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条;

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园路边缘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宜选用硬质叶片的丛生型植物;

2?路面范围内,乔、灌木枝下净空不得低于2.2m;

3?乔木种植点距路绿应大于0.5m。

第三节动物展览区

第6.3.1条 动物展览区的种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创造动物的良好生活环境;

二、不致造成动物逃逸;

三、创造有特色植物景观和游人参观休憩的良好环境;

四、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

第6.3.2条 动物展览区的植物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二、动物运动范围内应种植对动物无毒、无刺、萌发力强、病虫害少的中慢长种类。

第6.3.3条 在笼舍、动物运动场内种植植物,应同时提出保护植物的措施。

第四节植物园展览区

第6.4.1条 植物园展览区的种植设计应将各类植物展览区的主题内容和植物引种驯化成果、科普教育、园林艺术相结合。

第6.4.2条 展览区展示植物的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科普、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二、在城市绿化、美化功能等方面有特殊意义。

第6.4.3条 展览区配合植物的种类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能为展示种类提供局部良好生态环境;

二、能衬托展示种类的观赏特征或弥补其不足;

三、具有满足游览需要的其他功能。

第6.4.4条展览区引入植物的种类,应是本园繁育成功或在原始材料圃内生长时间较长、基本适应本地区环境条件者。

第七章 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

第一节建筑物

第7.1.1条 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

第7.1.2条 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三、游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四、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处,均设护拦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05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护拦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其竖向力和水平荷载应符合本规范第5.3.5条的规定;

五、有吊顶的亭、廊、敞厅,吊顶用防潮材料;

六、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第7.1.3条 游览、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0m;亭、廊、花架、敞厅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第7.1.4条 管理设施和服务建筑的附属设施,其体量和烟囱高度应按不破坏景观和环境的原则严格控制;管理建筑不宜超过2层。

第7.1.5条 “三废”处理必须与建筑同时设计,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第7.1.6条 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第二节驳岸与山石

第7.2.1条 河湖水池必须建造驳岸并根据公园总体设计中规定的平面线形、竖向控制点、水位和流速进行设计。岸边的安全防护应符合本规范第7.1.2条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

第7.2.2条 素土驳岸

一、岸顶至水底坡度小于100%者应用植被覆盖;坡度大于100%者应有固土和防冲刷的技术措施;

二、地表迳流的排放及驳岸水下部分处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7.2.3条 人工砌筑或混凝土浇注的驳岸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寒冷地区的驳岸基础应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并考虑水体及驳岸外侧土体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对驳岸的影响,需要取的管理措施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二、驳岸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的规定。

第7.2.4条 取工程措施加固驳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

第7.2.5条 堆叠山和置石,体量、形式和高度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山的石料应提出色彩、质地、纹理等要求,置石的石料还应提出大小和形状。

第7.2.6条 叠山、置石和利用山石的各种造景,必须统一考虑安全、护坡、登高、隔离等各种功能要求。

第7.2.7条 叠山、置石以及山石梯道的基础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定》(GBJ7)的规定。

第7.2.8条 游人进出的山洞,其结构必须稳固,应有光、通风、排水的措施,并应保证通行安全。

第7.2.9条 叠石必须保持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山石衔接以及悬挑、山洞部分的山石之间、叠石与其它建筑设施相接部分的结构必须牢固,确保安全。山石勾缝作法可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智慧文旅建设方案

需同一天使用

此套票须同一人于同一天游完多个园区,请注意保留门票,每个园区仅可入园1次。

多景区联合售票是指某个旅游景区将其所有或其中的一部分景点进行整合销售,游客购买一次门票就能游览旅游开发公司的多个旅游景点,具有“一票通行”的特点,游客免去多次购买门票的麻烦。

景区联合售票的优势

1、获取相对较高的门票收益

景点售票由“零售”变“批发”,相比于单独景点售票能获得更高的门票收益,游客买一张通票后就能游览所有项目,节省了多次排队购票的时间。同时,联票作为特殊的“捆绑型”门票制度,为了吸引游客购买,联票的销售价格也会比景点分开单独购票的价格要实惠。

2、盘活吸引力较低的旅游景点

每个景区景点、游玩项目的知名度、景色特点和受众人群都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一个大景区范围内的旅游热点和旅游冷点。通过多景区联票,实现热门景点带动冷门景点的发展,有效地盘活吸引力较低的旅游冷点,以此来促进旅游冷点的门票销售和客流量,进而宣传、带动和引导旅游冷点的发展。

3、丰富景点组合吸引游客

游客通过旅游放松身心,通常会在一个地方呆上几天,游客选择到某个地区旅游,多个旅游景点的有效组合会比单一的旅游景点更加具有吸引力。旅游景区联票制度不仅是旅游景区在门票定价方面的创新,对丰富旅游产品的组合也有积极的意义。便于为游客安排设计更为合理的景区游览路线,获得更大的旅游效益。

4、多景区数据汇总,清晰直观

多景区联票制是一种创新的国内景区门票制度,可实现区域多景区统一管理、连锁乐园统一管理,多个景点、项目使用同一套系统,统一管理票类产品,实现区域联合售票,多景点票务系统汇总多景区数据报表,自动形成可视化图表,为景区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持。

景区联合售票是发展旅游自主产业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能更好地激发游客的购票意向,提高门票销售收益及树立景区的品牌形象。多景区联合管理能更有效帮助旅游开发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多个景区的票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智慧文旅建设方案以“旅游+互联网”为基础,在技术上立足于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充分整合各方数据,实现各种信息互动,方便景区管理者、商业单位和旅游者之间的信息对流,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景区更加优质的服务。

中智游智慧文旅建设方案能够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等),整合多种渠道,为游客提供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环节的泛在化旅游信息服务;通过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旅游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提高快速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进和创新,全面整合旅游和产业链,实现精准有效的网络营销,提升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改善旅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旅游产业链的效率。

该方案通过设计搭建景区“两中心、五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文旅行业综合管理运营过程中的痛点。“两中心”即智慧景区大数据中心、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五平台”即景区智慧管理平台、景区智慧服务平台、景区智慧营销平台、景区智慧体验平台、文旅产业促进平台。

智慧景区大数据中心纵向整合了景区管理部门的政务信息、旅游企业的基础信息及行业应用信息;横向整合了交通、文化、卫生、环保、气象等各涉旅部门数据,实现了与各行业、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实现了景区旅游相关大数据接入、收集、处理、存储、分析等功能。实现了景区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管控实时化和可视化。以景区旅游信息汇聚为基础,以大数据统计分析为支撑,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景区部门提供便捷的监管及准确的决策支撑。

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对景区基础网络建设、景区森林防火系统、景区环境监测系统、景区客流统计系统、景区道路监控系统、景区经营项目管理系统、景区知识管理系统、景区土地规划建设系统等多方面进行监测管理,并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景区智慧管理平台基于GIS技术,实现全景区一张图,在地图上集中地展示社区所涉及到的网格、环境、生态、设施、人口、各部门等各类业务信息,实现业务协同;同时,用手机APP,实现社区网格管理人员对、基础数据集、管理、监控、上报、信息查询等功能;并与建设指挥中心的对接,能够实现景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

景区智慧服务平台通过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游览安全。如建设景区智慧广播系统、景区信息发布系统、景区舆情管理系统、景区投诉服务系统、景区智慧导览系统、游客中心智慧厕所改造、景区新媒体创建与内容运营等,丰富景区服务内容,提升景区服务能力。

景区智慧营销平台主要完善景区的直销系统与分销系统。直销系统方面支持全接入终端(PC客户端和移动客户端)和多种接入平台(电商、微信、网站)的景区电商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全业务闭环的散客营销体系。分销系统方面根据景区旅游分销特色构建连接全销售渠道实现分销流程。包含景区门票、景区服务、旅游商品、套餐产品、导游服务等棋盘山景区旅游产品的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并可与景区、微信公众号、手机门户网站等紧密关联,实现了产品查询、产品预订、服务、咨询和评价的全流程服务。

景区智慧体验平台覆盖景区智慧导览系统、景区智慧票务系统、“一机游”游客端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利用VR、XR、MR、智能穿戴等技术建设数字化文旅新场景,为游客提供虚拟交互体验。

文旅产业促进平台通过对景区票务数据、游客消费数据、游客画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景区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景区发展。